12月,央行會降息嗎?
12月,央行會降息嗎? 今天(12月15日),答案基本揭曉了:不降息,但慷慨給錢! 自2019年8月后,中國的貸款利率“玩法”做了重大改革,從之前央行公布“貸款基準利率”,變成了LPR(貸款市場報價利率)。 LPR 由18家銀行報價,央行委托“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”統計公布。18家銀行的報價,主要參考央行每月15日公布的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(MLF)來確定。
也就是說:1年期MLF的利率,就是中國貸款利率的“錨”。 MLF一般在每月15日進行,LPR在每月20日公布。如果遇到節假日,則都會順延。比如本月,LPR就是12月21日(下周一)公布。 這樣央行是否降息,市場也可以提前5-7天知道。
今天一大早,央行就發布了“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 [2020]第244號”,主要內容如下:
可以看出,央行慷慨地給市場發了“一大桶”的“水”,包括9500億的1年期MLF,以及100億的7天逆回購。
為什么說央行“慷慨”?因為本月一共有兩筆MLF到期,總計6000億元。而央行給補充了9500億,超額了3500億元。
除了關注數量,還要關注“質量”。所謂“質量”,就是1年期MLF的利率,還有7天逆回購的利率。 此次央行MLF的利率是2.95%,跟此前持平。這就意味著,12月21日的LPR有99%的概率是維持不變。至于7天逆回購的利率,也跟之前一樣。 央行超額給了3500億,但不降息,這意味著什么?對于樓市和股市來說,是利好還是利空?
一周前,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的CPI,是“-0.5%”(見下圖):
隨著豬周期進入波谷,中國的“居民消費價格(CPI)”倒栽蔥一般降了下來,創出了2009年11月以來的新低,也就是11年來新低。
當CPI持續幾個月低于2%的時候,就需要考慮通縮。如果確認通縮,肯定會降息。而降息,意味著樓市和股市將上漲。
為什么,因為CPI今年前11個月的均值仍然在2.7%,只能說合理,不能說偏低。
而且,經濟在回暖,央行顯然很難降息。 自疫情以來,中國的打法就跟歐美日不同。歐美日是全面寬松,如同2009年的中國一樣。 中國經歷了2009年的“四萬億”刺激,還有2015年末開始的樓市去庫存,深知大放水的弊端。所以,今年一直比較克制。
中國今年印鈔速度比美國、歐洲、日本都慢一些,所以人民幣近期在升值。中國印鈔“相對比較慢”的根本原因,是控制住了疫情,經濟恢復的還不錯。 2020年中國將創造一個新紀錄:自二戰以來,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GDP如此接近美國。我估計大概能達到美國的80%。
央行不降息,會加息嗎?或者說,疫情以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,將在什么時候退出?
此前有多名高官在公開演講里提及過“退出”,但說實話,沒有那么容易。 中國經濟看似恢復不錯,其實下行壓力依然很大。這一輪經濟下行壓力,不是在疫情后出現的,在疫情之前就已經比較明顯了,央行已經進行了多輪降準。
未來一年,央行能做的是減少再貸款、再貼現的數量,不再繼續降準、降息。但如果加息,或者提高存準率,難度非常大。 最近出現的部分高等級國有企業債券違約,就敲響了警鐘。說明人口流失地區政府壓力比較大,缺錢比較明顯。
在這種時候,如果持續收緊貨幣政策,只能讓銀行利率走高,造成更多的違約,甚至引發風險。 尤其是年底將至,會不會鬧錢荒是非常值得關注的。雖然自4月以來,中國一直沒有降息,但央行在“給錢”方面,還是比較慷慨的。
過去5個月,每個月央行都是超額“續作”MLF的,也就是到期歸還的錢少,重新放出去的錢多。 7月至12月通過MLF給市場錢分別是:4000億元、7000億元、6000億元、5000億元、10000億元、9500億元。 其中11月的兩次通過MLF累計投放1萬億,和今天一次投放MLF9500億,都是創紀錄的。
而且11月和12月投放MLF之前,央行還做了預告,有點敲鑼打鼓的性質。 這傳遞了什么信號?當然是溫暖的信號。 錢管夠、不降息,就是當前央行的原則。 這對于緊繃的樓市和股市,算是個利好。
或許有讀者會問:今天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結束了,拜登獲勝已經板上釘釘。而央行雖然不降息,也不會加息,還多給了錢,為什么股市仍然跌? 這跟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啟動有關,昨天晚上兩個交易所公布了征求意見稿,未來股市退市之門將完全打開,風險驟然加大。 此外,年底畢竟還是資金緊張的時候,雖然央行多給了一些錢,但大家還是有點擔心,更何況現在做空也能賺錢,不一定非要拉抬股票。 仍然維持明年一季度末之前,會有一輪反彈行情的看法。至于樓市,2021年也沒有降溫的條件,華北、東北、西北、中部的樓市,需要有所回暖才能撐住經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