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.43萬億元專家:預計央行將加大逆回購
12月9日,央行發(fā)布的11月主要金融數據顯示,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.43萬億元,同比多增456億元。另外,廣義貨幣(M2)余額217.2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7%,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2個和2.5個百分點;狹義貨幣(M1)余額61.86萬億元,同比增長10%,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9個和6.5個百分點。
數據顯示,11月末社會融資規(guī)模存量為283.25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6%。社會融資規(guī)模增量為2.13萬億元,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近期受信用債違約沖擊影響,企業(yè)債券融資有所減少。數據顯示,11月企業(yè)債券凈融資862億元,同比少2468億元。
在多位專業(yè)分析人士看來,11月新增社融略超市場預期,主要是政府債券比去年同期增多,對社融形成貢獻。
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:“信用債違約事件對市場形成了一定沖擊,流動性分層導致信用資質較弱的民營企業(yè)、中小金融機構壓力有所增加。而臨近年末,市場資金需求較為旺盛,預計央行將繼續(xù)通過加大逆回購和MLF操作力度,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,滿足跨年資金需求。”
M1增速創(chuàng)新高說明經濟復蘇持續(xù)向好
就貨幣供應量看來,數據顯示,11月廣義貨幣(M2)余額217.2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7%,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2個和2.5個百分點;狹義貨幣(M1)余額61.86萬億元,同比增長10%,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9個和6.5個百分點;流通中貨幣(M0)余額8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3%。當月凈投放現金557億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11月M1、M2增速雙雙回升。開源證券分析師趙偉表示,M1增速較上月提高0.9個百分點至10%、連續(xù)3個月回升,部分反映企業(yè)存款活化有所增多;M2增速較上月提高0.2個百分點至10.7%,或與居民和非銀存款增多有關。
在溫彬看來,廣義貨幣增速止跌回升,主要由以下原因導致: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.43萬億元,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7402億元和400億元,信貸派生能力穩(wěn)中有升,對M2擴張起到積極作用。11月M1同比增長10%,創(chuàng)下2018年2月以來的新高,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(yè)活力增強,經濟復蘇持續(xù)向好。
此外,數據顯示,11月末,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71.5萬億元,同比上漲12.8%,漲幅比上月回落0.1個百分點。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.43萬億元,基本符合市場預期。前11個月,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18.4萬億元,同比多增2.7萬億元。
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,11月居民中長貸同比增量繼續(xù)減少,或與去年同期較高的商品住宅銷售基數相關;從商品房銷售高頻數據看,當前房屋銷售仍在改善,預計居民中長貸需求繼續(xù)溫和增長。
他進一步分析指出,企業(yè)中長貸同比仍有多增,但同比增量也在下滑:產能利用率仍處高位,資本性開支相關融資需求仍存;近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有所上行,信貸條件有收緊跡象,令信貸改善幅度下滑;11月并非政府性基金支出大月,基建投資帶動的信貸或減少;銀行在負債端來源相對受限的情況下更傾向投放中長期信貸。
表內貸款和政府債券對社融增長形成貢獻
在社會融資規(guī)模方面,數據顯示,11月末社會融資規(guī)模存量為283.25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6%,環(huán)比回落0.1個百分點,為一年來首次回落。
此外,社會融資規(guī)模增量為2.13萬億元,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。其中,對實體經濟發(fā)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.53萬億元,同比多增1676億元;對實體經濟發(fā)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447億元,同比多減198億元;委托貸款減少31億元,同比少減928億元;信托貸款減少1387億元,同比多減714億元;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626億元,同比多減1196億元;政府債券凈融資4000億元,同比多2284億元;非金融企業(yè)境內股票融資771億元,同比多247億元。
溫彬表示,本月新增社融略超市場預期,表內貸款和政府債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較大,對社融形成貢獻。具體來看,表內信貸(人民幣貸款+外幣貸款)新增1.49萬億元,比去年同期多增1469億元,信貸對實體經濟形成較強支撐。表外融資減少2044億元,比去年同期多減981億元,其中,委托貸款、信托貸款、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分別減少31、1387、626億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由于受信用債違約風波影響,大批企業(yè)債券取消發(fā)行。數據顯示,11月企業(yè)債券凈融資862億元,同比少2468億元。
溫彬認為,受近期個別信用債券違約影響,債券融資新增僅有862億元,創(chuàng)下2018年10月以來的單月最低,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660億元和2468億元,說明信用債違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市場風險偏好降低,流動性分層有所加劇。
溫彬進一步指出,綜合來看,本月廣義貨幣增長和新增社融略超預期,新增信貸基本與預期相符,體現了貨幣政策逐漸回歸常態(tài),信貸逐漸趨向緊平衡,但結構優(yōu)化仍然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(fā)展。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對市場形成了一定沖擊,流動性分層導致信用資質較弱的民營企業(yè)、中小金融機構壓力有所增加。而臨近年末,市場資金需求較為旺盛,預計央行將繼續(xù)通過加大逆回購和MLF操作力度,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,滿足跨年資金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