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城預警!這類房子風險有多高?
最近,多個城市先后發布預警
近日,上海、廣州、杭州、成都、重慶、合肥、海口等地相關協會發布《住房租賃市場風險提示》,提醒房東和租客要警惕長租公寓企業“高進低出、長收短付”等經營風險,防范“租金貸”風險,加強風險防范,避免經濟損失。

多地集體預警背后,是部分長租公寓等租賃企業“爆雷”事件頻發,爆倉跑路的層出不窮。
據媒體報道,杭州某長租公寓,有人剛交了2萬多元房租,中介就拿錢跑路了; 杭州另一家長租公寓被曝“人去樓空”,消息來源于員工,這些員工離職后主動將老東家卷款跑路的噩耗告知房東和租客; 上海某長租公寓一夜之間人去樓空,租客在交付半年或一年租金的情況下,面臨著被房東趕走的風險……有人說,這是年輕人面臨的第一個人生大坑,并非沒有道理。
長租公寓爆雷,傷害的不僅是員工,更是租客和房東。
左手進,右手出,長租企業玩的其實是“二房東”游戲。不過,相比于傳統“二房東”,長租企業更進一步,將高進低出、長收短付、租金貸等游戲玩的天花亂墜。
這些長租企業,一邊從房東手里收房,一邊將房子租給租客。面向租客時,一次性收上半年乃至一年的租金,部分人還被套上了租金貸。面對房東時,租金按月支付,長租企業手中得以積累相當多的閑余資金進行擴張,這就是所謂的“長收短付”。
同時,為了搶占市場,部分長租企業壓低租金價格,周期越長租金越低,甚至低到比房東租金還要少,以此擴張占領市場,這就是所謂的“高進低出”。
在高進低出、長收短付背后,還有租金貸的火上澆油。前兩年,長租公寓的“分期貸款”就備受爭議,這些“分期貸款”貌似緩解了租客的房租壓力,但實際上將租金悄然轉換成了網絡貸款,利用金融杠桿,長租企業得以走馬圈地,進行擴張。
然而,一旦遭遇市場風險,這種游戲就玩不轉了。
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沖擊,就是一只超乎預期的黑天鵝。疫情沖擊之下,北京、深圳等地租金持續下跌,租房市場供過于求,長租公寓本身就面臨相當大的壓力。
新租客、新租金來源受限,房東因租金下跌而中斷協議,長租公寓的資金鏈條必然受到影響。如果加上大環境限制,個別中小企業的融資空間受限,極易出現爆雷風險。
連行業頂尖的長租公寓都遭遇過資金鏈危機,更不用說中小長租企業,遑論本來就為詐騙而來的某些企業?
當然,長租公寓本身沒有太大問題,有問題的是這種空手套白狼的運營模式。高進低出、長進短出,本身就有了“龐氏陷阱”的特征。
而租金貸、分期貸款等商業模式的存在,更將一門簡單的租賃生意,生生做成了復雜的金融游戲。
畢竟,中國房產的租金回報率長期處于低位,一線城市及廈門、三亞等個別二線城市回報率不到2%,二線城市也不到3%。
這個收益率連基本的理財產品都跑不過,如果不附加“二房東”、“租金貸”等時髦玩法,無論如何都很難成為賺錢的生意。
面對亂象,有關部門其實早有行動。
在多城預警之前,住建部、發改委等六部門就已印發《關于整頓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》,明確要求加強對采取“高進低出”、“長收短付”經營模式的住房租賃企業的監管,指導住房租賃企業在銀行設立租賃資金監管賬戶,將租金、押金等納入監管賬戶。
這一次,上海等地明確發出提示:
1、選擇信譽良好的公寓品牌;2、警惕房租金過高或出租金過低;3、支付周期越長風險越大;4、采用規范的合同文本;5、合法維護自身權益。這些提醒并非沒有道理,加強監管,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。對于個體,我們有以下幾個建議:
其一,不確定時代,買房要謹慎選擇中小開發商,長租也要謹慎選擇不知名小品牌企業。
未來幾年,國際大環境將會風云變幻,國內大環境也將不同于以往,無論是經濟環境還是融資環境都與過去大相徑庭,一些缺乏抗風險能力的中小開發商或長租企業,一些高負債的大型開發商或長租企業,都有可能面臨風險,不得不謹慎。
其二,天上不會掉餡餅,任何低于市場正常價格的商業模式,都可能存在問題,或多或少而已。租房市場就是租房市場,購房市場就是購房市場,本身并不復雜,只要碰到那些超乎常識的金融杠桿游戲,就一定要抱有十二分的注意。
其三,在黑天鵝時代,不妨做個保守主義者。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,都是如此。